深圳市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对咨询师意味着什么?!
拉康心理
2018年5月24日,深圳市人社局发布《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市场调节价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标准的公示》,拟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公示中将心理治疗医保支付标准设置为120元至160元每次,心理咨询医保支付标准为45 元至65 元每次不等。
结合2016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的试点尝试。
我们似乎能预感到,中国心理咨询/治疗纳入医保的序幕正缓缓拉开。
对大众群体而言,这当然是个重大的利好,方便大家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享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对中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在培养大众群体的心理健康消费习惯上功不可没。
然而,这对心理咨询师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问题一:咨询师将纳入医技职称序列?
我们看公告中的内容。
在附表:“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市场调节价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标准中。
深圳市人社局将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师统一划入医疗技术服务人员职称序列。
并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和心理咨询师。
这种划分是否意味着,心理咨询师将纳入医技职称序列?
直接将原人社部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与医疗卫生体系内的心理治疗师职称序列相对接?
如果是,那不同职称等级的认定标准为何?
是会另起炉灶搞一套咨询师的职称认证体系?
还是沿用此前人社局的资格认证?
这涉及到原人社部颁发的二三级资格证书在此次试点中认不认的问题。
如果是直接将已获证的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及家庭治疗师纳入统一的职称管理,以此构成不同的职称等级。
就像目前高校内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职称序列一样。
都属于专技,但等级不同。
想要晋升则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限和考核标准。
这样则意味着,心理咨询师可以晋升为心理治疗师以及更高的职称等级。
在公布的标准中将心理咨询师与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划在同一序列及不同等级收费标准的做法似乎能看到这种倾向。
但其在等级设置上其又将咨询师放在高级级职称下面,而不是咨询师、初级、中级、高级,或统一的只设置初级、中级、高级。
感觉又像是打算将咨询师单列。
难道是此次的政策制定者们在这一点上没有达成共识?
实际从此次的资费设置上看,心理咨询师为与初级职称医技的最低医保支付标准同为45元。
从侧面说明此次试点是将心理咨询师等同于医技职称的最低等级,即初级职称。
至于咨询师能否晋升为治疗师以及晋升的标准如何?
只能期待后续的信息。
问题二:体制外咨询师能否获益?
可以明确的是,此次试点意味着心理咨询师将有机会进入医疗卫生体系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但需要指出的是,职称,也意味着门槛。
不在这个门槛内的,可能享受不了这个政策的红利。
政策的大门是否对体制外的咨询师开放?
对此我们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要么,医疗机构会直接招聘心理学专业的人员进入医疗卫生系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这也是目前很多医院已经开始做的。
要么,医疗机构会以同工同酬、劳务派遣或兼职的方式接纳体制外的心理咨询师。
从管理的方便性和人员专业性的把控上看。
第一种方案更为实际。
但不排除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有专业背景(心理学)又有足够胜任力的咨询师而言,这或许是进入医疗卫生系统内从事专业工作的一个机会。
虽然这个机会有点鸡肋(45-65元的支付标准)。
对于不具备专业背景,胜任力又不足的私人执业咨询师和社会咨询机构而言,这次试点意味着生存空间的进一步挤压。
毕竟收费实惠、可以医保,专业性又有保证的医疗卫生系统更能赢得来访者的信赖。
问题三:未来在何方?
此次深圳市试点与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试点不同的是。
明确的将咨询师纳入了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作为处理心理咨询师存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规范化管理的一种尝试,值得提倡和支持。
但大家同样需要意识到的是,变革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
有很多同行,会在变革的过程中被pass掉。
从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的混乱现状来看,这种“牺牲”似乎也在所难免。
行业必然会在变革中向前发展,变得越来越健全。
如果你有足够的专业性,相信这种变革会让你受益。
否则,我们只得站在一边,默默鼓掌。
回复“私密圈”、“大咖”、“劝退”,等关键词快速获取信息!
往期文章:
拉康心理
一个有趣的心理咨询行业信息平台
微信公众号ID : Lacan-psy